在养鸭过程中,鸭只死亡是常有的事,其中大多是因环境条件恶劣、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,约占鸭死亡总数的80%以上,其中以温度、湿度管理不当造成鸭死亡的尤为严重,这与鸭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。针对鸭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,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,以满足鸭对环境的需要,使其正常生长发育。大多数养殖户基本能做到,但有人却忽视了正确消毒的重要性。
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其生物活性的作用。尽管消毒剂的种类繁多,但作用机理主要是这些药物具有各种化学性质,能使病原蛋白变性或溶解而丧失致病能力,因此凡具有灭菌作用的消毒药物,无疑对动物机体也都有一定的毒理作用,因此在具体应用时,必须注意扬长避短,防止消毒剂对动物机体的毒害。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,不科学应用消毒剂的现象较为普遍,根据社会调查和临床病例统计,为此引起的致病、致残、致死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。下面介绍几例作为警示。
1.一养鸭户饲养的3日龄雏鸭1500只,一天之内就有100多只雏鸭死亡,张某认为这群雏鸭患了病,急忙找兽医前来诊治。经过剖检,找到了雏鸭死亡的原因,是因为张某在雏鸭身上大量喷洒消毒药而使雏鸭冻死。兽医向他讲解了这次事故纯属人为。由于张某是新养殖户,经验不足,他听人说养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,要定期消毒,鸭既然可以下水,就说明鸭不怕水,所以在其身上喷洒了大量消毒药水,这样既可以消毒,又可以增加室内的湿度。熟不知雏鸭全身只生长着稀疏的绒毛,保暖防寒性能特差,是非常需要在保温良好的环境中饲养的,只有长大以后羽毛上有了一层蜡质,才可以游戏于水中。张某不但不给雏鸭保暖,反而拼命洒水消毒,而且在3日龄的时候就下架到地面上饲养,更是雪上加霜,致使100多只雏鸭被冻死了。
张某在鸭身上喷洒大量消毒药水,从而使室内的湿度大大增加,雏鸭对环境相对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那样严格,但决不能掉以轻心,否则会造成损失。由于很多人认为鸭属水禽,又不了解鸭的生理特点,错误地认为育雏阶段湿度高比低好,忽视控湿措施,使育雏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80%以上,这是错误的。其实特别是在高温(30℃以上)高湿或低温(24℃以下)高湿的环境中,雏鸭会精神委顿,食欲减退,不想活动,挤堆,呼吸困难,拉稀,绒毛松乱,突出表现是叨毛,严重时整个头颈、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叨光,外观好像人工用热水烫光拔净一样。严重导致生活力、抗病力减弱,容易发病死亡,不死者也是僵鸭,失去饲养价值。在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(即等热区内),相对湿度应在55%~70%,适于鸭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,若超过此限,随着湿度增加,鸭体的代谢机能就会失衡,特别是高温高湿环境。因为鸭体无汗腺,以蒸发散热为主,而鸭皮脂较多,蒸发散热力极差,极易造成散热受阻,产生不舒服的感觉,于是,就以叨毛的方式散热,解脱不适,直至把绒毛叨光,导致机体抵抗力逐步减弱。同时,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,使饲料和垫料更容易霉变,鸭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,特别是霉菌毒素中毒会造成更严重伤亡,高温高湿环境还会引发热射病。在低温高湿环境中鸭的体热散失增加,会引起感冒、肠炎等疾病,甚至造成伤亡。张某雏鸭的死亡主要是低温高湿造成的。
2.另有某养鸭户用百毒杀饮水消毒后,鸭子腹泻不止后出现了血便,最后出现了死亡现象,纠其原因是由于长期饮用大浓度的百毒杀造成的。某些高效低毒消毒剂,对消化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和抑制其繁殖的作用,任何消毒剂对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都没有选择性,鸭饮水后,进入回肠之后,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势必使非病原微生物也受到破坏,这样使正常菌群平衡失调,再加上胃肠黏膜遭受强烈刺激和腐蚀而大量脱落,结果除导致消化机能障碍,长则腹泻不止外,由于盲肠壁保护屏障被损伤,更为病原和肠毒素入侵机体提供方便,从而增加了菌血症、毒血症的发展。因此在用消毒剂饮水时配制浓度要准确,且不能长期饮用。
3.某鸭场用生石灰为鸭舍消毒,鸭踩在石灰上引起了脚趾烧伤,不能正常走路,更为严重的是,第二天也出现了鸭只的死亡。这是因为鸭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,生石灰进入肠胃,与肠胃里的水反应,产生强碱物质,放出大量热能,使消化道组织严重受损,从而引起发炎、水肿或溃疡,甚至引起嗉囊及肌胃穿孔,导致鸭只死亡。因此,我们千万不要用生石灰为带鸭消毒,必须使用时,用生石灰加水配成10%~20%的石灰乳喷洒。鸭一旦啄食大量生石灰,要立即灌服0.5%的稀盐酸或0.3%的稀酸酸,同时内服蛋清、豆浆、牛奶等黏浆剂,防止嗉囊及肠胃穿孔。
摘自《 中国畜牧兽医报 》